close

Ps3. 圖片是Rent的招牌,from Rent官方網站http://www.siteforrent.com

我看過的舞台劇不算多,百老匯更不用說,但《Rent》真的是目前我看過的所有劇裡面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其實我壓根就不懂“東尼獎“是什麼玩意,對它的了解也只停留在知道普立茲、諾貝爾、鈕柏瑞、葛來美、奧斯卡…等獎項大抵都是頒給哪類人或作品的程度而已。其他的包括它的歷史來由,獎項細目跟評審和評論標準,我一概不知。(是說我也不知道奧斯卡是哪些人在評的;反正評的怎麼樣跟我的喜愛沒有絕對關係。)總之,東尼獎大概就是個評斷百老匯劇碼(或其他音樂劇,舞台劇)的肯定方式吧。(像金馬,金鐘,金曲各有其評斷範疇的意思)


在此,我必須很不客觀卻很由衷且真心誠意的推薦這齣劇。神奇的是,其實我在看它第一次的時候並沒有完全聽懂他們在劇裡說了什麼,但我還是兩次都看到落淚。沒錯,我連續兩年暑假都拜訪了紐約,也看了兩次
《Rent》。我想,音樂及演員的表演方式和劇裡的氛圍都是催淚的幫兇。(不過舞台劇就是這個好,縱使沒聽清楚演員們多又長的快速對白,還是可以從被放大的肢體語言及音樂了解劇情。)

一開始,
《Rent》只是一齣在外百老匯(ps1)實驗性質頗高的劇。後來因為迴響熱烈 ,廣受好評,並且在1996年囊括四項東尼獎及大大小小的其他獎項,所以才正式被搬到百老匯舞台。這齣劇其實是波西米亞人的現代改編版,也是一齣自述性強烈的劇,其作者(Jonathan Larson)是個熱愛生命的青年,他將他所有的熱情都放進劇裡,(我懷疑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像他這般對生命付出這麼多熱情?!) 可惜在這齣劇搬到百老匯之後沒多久他就過世了,得年35歲。

整齣劇的主旨在討論我們可以用哪種方式付租金(rent),是愛情、青春、還是錢;但化簡到最後還是圍繞“生命“這個話題,一種“活在當下“的態度。最棒的是它讓我覺得這根本是紐約的代表劇,很貼近紐約的生活,或說是我所認為的紐約。音樂,電影,毒品,多P性交,同性戀(男同/女同),雙性戀,異性戀,黑白不同人種戀愛,來杯啤酒,生命驟逝…總之把所有的年輕元素都放進劇裡,把我們用力過生活的方式表現個全,然後討論生命有多麼脆弱易逝,人們有多不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當下和彼此。

雖然我沒讀過NYU,沒嘗試過Marijuana,沒住過Holiday Inn,但一旦作者把這些生活中與我們這麼血淋淋地相關著的事物搬到舞台上,除了讚嘆他的勇氣,當然也更能感受到這齣劇的熱力。因為它是這麼貼近生活,這麼活靈活現地展現著紐約我們所熟悉的一切。跟單純的經典音樂劇(貓,歌劇魅影,悲慘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我是說,貓的感覺或是幾個世紀前哪個歌劇院曾鬧過鬼干我屁事阿?!如果貓或歌劇魅影是北京烤鴨,那
《Rent》就肯定是四川的麻辣鍋—辣,而且道地!(前提是—我得是四川人,但這又是什麼怪比喻阿?)

第一次看
《Rent》是在全然無知的狀況下接受一名土生土長的紐約客推薦,值回票價但賠了一堆眼淚,看完後幾乎全場都起立鼓掌。(不是每齣百老匯劇都能有這般待遇) 接著我二話不說在當場就沒眨眼地花大錢買了CD。之後的日子便受到其音樂的糾纏(haunted),每每聽CD就會想起那天看完劇走回旅館的情景,想起隔天的紐約好天氣,想起那天早上吃的muffin和咖啡的香味,從此在我心裡,這音樂就是紐約,它會在我的腦袋裡與紐約產生嚴重相關的聯結。

第二次看
《Rent》是為了推薦別人,但自己還是又賠了一堆眼淚。我甚至懷疑只要以後有機會讓我再拜訪紐約,我都會想再看再看一遍。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最能感動自己的show,我的不用說,鐵定是《Rent》



No day but today!



Ps1. 百老匯的秀有三種,一般我們看的是Broadway;帶點實驗性質的叫off-Broadway (外百老匯),藍人劇團就屬這一類;實驗性更高或甚至是學生作品的就叫off-off-Broadway(外外百老匯)。價錢當然也由前往後從貴到便宜。
Ps2. 聽說
《Rent》最近要搬上大螢幕了∼開心∼
Ps4. 前陣子有看到唱片行買的到《Rent》原聲帶了,開心∼希望有更多人認識這齣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ylus 的頭像
    xylus

    aLL mY liL ObsEsSioNs

    xy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