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世紀難以匹敵的經典sit-com--《六人行(FRIENDS)》N遍之後,就一直一直想找一部主題單純,內容夠生活近人,單字又不若《ER》或《CSI》..等略偏專業艱深的美國影集來愛。然後在幾次美國生活經驗的助益之下,漸漸地卻深深地喜歡上了《Gilmore Girls(奇異果女孩)》(至今仍不懂這部影集的中文名稱到底為什麼會跟奇異果扯上關係!?)。想當然爾,偏執狂如我,一旦愛上,就開始“強烈“(一粒沙:是強迫好口貝~~-_-")推薦周遭的人共襄盛舉,對於我愛的人尤其不放過,像一粒沙、Showin...都是強迫中獎的座上賓(囚?)。Anyway, 《Gilmore Girls》 becomes one of my obsessions.


人物上排右至左:Michel, Emily, Richard Gilmore, Miss Patty;下排:Lane, Rory, Lorelai, Luke, Sookie


一粒沙曾經不只一次問我,到底為什麼這麼喜歡這部影集?每一次我的答案都大同小異,不外乎說些劇情大綱...等其實搔不到癢處的“官方說詞“。一直到前幾天看完了結局,把雙眼哭得跟核桃一樣之後(純粹只是因為我的哭點很低,看影集看到哭乃自然現象),才真正體會到箇中原因,終於,我對這個直接而簡單的問題有了解釋。不免俗的在解釋之前,還是必須廢話一大篇先(總是要對那些連 《Gilmore Girls》都沒聽過(連奇異果都沒吃過)的人,做一點最基本的劇情簡介吧!)。


主角是一對母女:母(Lorelai,音:樓兒來);女(Rory,本名也叫Lorelai,為了和大Lor有所區分,女兒就只好用小名) 其實Gilmore Girls說的是Gilmore家的女人們,母女間的關係,婆媳間的關係,三代的關係。故事發生在美國東北一個(虛擬的)小鎮。Lorelai在16歲未婚懷孕,於教條一絲不苟的Gilmore家不容,逃離原本富裕卻沈重的身分背景,來到教母的居住地,一個純樸的小鎮--Stars Hallow。

相依為命的母女,感情深厚如姊妹、閨中密友。
角色行為設定:早餐一定要有咖啡,如果不是在家裡喝,就一定會到Luke's diner(鎮上的角落咖啡廳)。母女共同點:講話非得用機關槍掃射的速度,天花亂墜、天馬行空、一隻嘴呼溜溜的態度,原則是Life is short, talk fast!


Lorelai(G2),重度咖啡癮君子,跳躍式思考模式及隨意善變的行事作風是個人特色,但必要時會展現飯店負責人、身為人母的獨立態度,和G家一號女人(G1)--Emily名為母女,實為世仇(如果說Catch me if you can的態度能夠這樣解釋的話)。

Rory(G3),從小陪媽媽喝咖啡,也是個咖啡癮君子,個性比Lorelai謹慎小心一百倍有,大家眼中的乖寶寶、捧在手心疼的公主,但體貼善解人意,凡事以不傷害到別人的感受為最高行事指導原則。書癡、書蟲。最大心願:進哈佛。

甘草人物:
Emily&Richard Gilmore,實在不能說他們甘草。但是他們過於認真嚴肅不苟言笑的生活,有時候真的會是很好的“笑“果。常利用寶貝孫女--Rory,威脅Lorelai和他們親近。

Luke,繼承父親的店面,開了Luke's diner,是全鎮最好喝的咖啡產生地,住在Stars Hallow一輩子沒離開過,正直也固執。和Lorelai一直處著若有似無的曖昧友好關係,畢竟他們一個是魚,一個是水(一個必須喝咖啡,一個供給咖啡)。死對頭︰鎮長Taylor。

Sookie,Lorelai的best friend,飯店的廚師,後來和Lorelai一起創業,開了屬於他們的Dragonfly Inn。嫁給蔬果供應商--Jackson。

Lane,Rory的best friend,韓裔,有一個篤信基督教的傳統韓國母親--Mrs. Kim(例:
Mrs. Kim對Lorelai有成見,是因為Rory是不良少女未婚懷孕的結果,以她的價值觀來看是天理不容)。Lane熱愛音樂,尤其搖滾(which is "evil" for her mom),所有的CD都藏在房間的地板裡,和母親的關係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加追趕跑跳碰。暗地組band,成了鼓手,嫁給吉他手--Zach,度蜜月的第一次愛做的事,讓她懷了雙胞胎。冏~

Paris,Rory的高中死對頭,但從高中到大學由於莫非定律作怪,後來成為不得不的好友。比我嚴重一百倍的強迫症“患者“。以光速說話(吵架?其實她講話跟吵架分不太出來)。

Dean,Rory的初戀。(個性如何,即戀情發展,請自己看~)(插曲:他就是《Supernatural》裡的弟弟--Sam,哥哥也叫Dean)

Jess,Luke的外甥,問題少年,bad boy,跟Lorelai犯衝,但如果問我,他才是Rory的perfect love。(well,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戀情發展,也請自行解決。

Logan,花花公子的外表,企業小開,是Rory的大學學長,戀情發展,請客倌自行解決。

鎮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把鎮長當警長來當的"管家公"--Taylor;
什麼職業都做過的Kirk(mail man, parachute jumper, skin care store clerk, lotion sales, wrapping paper sales...);
說著一口超道地法文腔英文之飯店櫃台-- Michel

無所不八卦之八婆團:
老提當年"美"的舞蹈老師--Miss Patty
會和高她超過40公分的老公一起用手拉拖車帶著老貓出去散步的鄰居--Babette

以上這些人物(族繁不及備載),個個特色鮮明,加上我熱愛鄉村小鎮的生活模式,那種每個人都認識每個人,全鎮就像個大家庭,人民親切、民風純樸的生活方式,都是我喜歡上這部影集的原因之一。使用的語言,當然除了典型美式幽默,還有美國的時事,這是和《六人行》一個很大的不同,但是節奏明快(飛快?)的對話是讓英文聽力再上層樓的好教材。


最重要的是,我常在角色中看到自己,看到你、妳、你,還有妳們。
看《六人行》,雖然總是讓人無間斷地笑到流目油,但是六個經典角色都明顯地誇張甚至極端,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有相同的生活經驗。會喜歡,但是認同感其實不高;他們會成為六個典型,但很難在朋友的身上看到這些特質。
反觀《GG》,劇中每個角色都是很基本的人格(相對起來,Kirk也許是唯一比較不踏實的角色),很自然地有我周遭生活的親友的影子;他們就跟我們一樣平凡,在不同的階段有一樣的煩惱,有七情六慾,和每種"合乎常理"的反應。除了母女間複雜難解的情感描述之外,還有與正常期待孩子當律師、醫生的父母的對抗,有正常上高中、大學、談戀愛,背著媽媽藏東西、組band和男生幽會,和好朋友吵架、和好,和男朋友吵架、分手,生活中的習慣變成依賴及堅持...。所以如果我想像自己是劇中的XXX,那麼你就會是XXX,而妳就會是XXX。然後我會想我和親友之間如何在生活中一起經歷某些人生階段,如何面對,再如何一起學習、成長。所以漸漸就習慣了用《GG》來檢視、回憶自己的生活。


好了,現在,回到問題:
我羨慕Rory和Lorelai的母女情深,常幻想自己的媽媽要是也能這麼開明該有多好,既然這輩子看來是無法改變了,那麼「是不是至少能讓我和我未來的女兒有一樣良好、順暢的溝通關係?」這是對自己的期許。

很多時候,發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大小事都來得太快,我們雖然身為當局者,卻經常來不及仔細體會當下的情緒反應和原因。然後每件事,包含離家、求學、畢業、交友...都會隨著時間漸漸地淡去、被遺忘。我看《GG》的時候,常發現自己用旁觀者的身分,看著這些也曾在我的生活中經歷的大小事,情緒反而更強烈、激動,原來這些"所謂平凡"的角色,代表著你們,也代表著我自己。難怪我在Rory畢業的時候,感動的哭了,因為我想像著當時滿口不在乎的自己,原來心底也會期待父母在台下,看著我領畢業證書,以我為榮;難怪我在Rory要離家念大學的時候哭了,原來我跟Rory一樣,在要離開台灣時,對未知的新生活有著相同的興奮卻也害怕、想家、捨不得,Lorelai那種老是轉移話題的佯裝輕快,跟當時媽媽的逃避不也如出一轍?!看著Lane、Sookie嫁人、懷孕,想像著你們眼中的我,還有早婚的妳和妳。看著Luke百年不變的格子衫、頭上反戴鴨舌帽的大男孩穿衣風格,想像著四十歲的小豬大概也是這樣吧。我常邊看《GG》,邊想著和Rory差不多的二十多年的過去歲月,和想像將來也許和Lorelai差不多遭遇的未來生活(當然,未婚生子已經不可能了)。


所以,到底為什麼這麼喜歡這部影集?
因為我才可以仔細品嚐、回顧我當時來不及"享有"、來不及感覺便錯過了的事。
因為我不是在看影集,我是在看妳們,我是在看我自己。
還有,她透露著一種讓妳想和好友分享、邊喝著咖啡的氛圍


備註: 缺點,也是優點:
《GG》的主題的確是有點girlie, 和《Sex and the city》不同的girlie。但那種親暱與熟悉感,怕是要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或家人才能體會(或是住在小鎮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y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