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妹妹(一粒沙)的社會學作業..
老師出了一些問題要她找一個她認為是大人的人來訪問...
但是她認為跟我認為其實並不相關...
訪問問題與內容如下...
給那些拒絕成為大人的人來劑強心針!
gogogo~~小孩不笨 小孩萬歲!
-----------------------------------------------------------------------
a.具什麼特質的人是大人?當碰到困難時,他應該如何面對處理較恰當?
我覺得”能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就叫大人。
但是一般大人都把”負責”這兩個字看的太重,所以總是害怕自己沒辦法負責,怕自己做不到,反而變的綁手綁腳、怕東怕西的。說好聽是”負責”,但是在這個基本意義的背後,其實隱含的意思卻是擔心別人的眼光、害怕改變革新、不敢冒險、沒有創意,所以大人其實都很ㄍ一ㄣ。而且大多數的人都害怕與眾不同,所以很習慣的就有從眾行為,那是因為害怕失敗,以為跟大多數的人一樣,對的機率就相對增加,成功的機率就大,因為敵不過所以怕。 因果循環下來,再怎麼有志、敢作夢敢衝的青年,在所謂的社會/大眾的群體裡生活過久了,要嘛就苦往肚裡吞,要嘛就酒後吐心聲(←用我好朋友Stef的說法),很難再保有自己的想法。創意就這樣漸漸的消失了,膽子就漸漸的變小了,個性就漸漸的保守起來,而日子也就漸漸的無聊、一成不變了,他們漸漸的相信年輕時的夢想永遠只是個夢。他們也不是不喜歡年輕的自己,只是...年紀大了,顧慮的事情多,心事就多了。但是生活呢?生活能過就好,能養的起家庭就好,能不能實踐自己的夢想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最大人生目標;而這整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通常稱它做「社會化」。其實這更像是放棄的過程,只是大人通常都會說:「這叫『習慣就好』,不叫『放棄』。」
我認為當大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多半會選擇風險最小、最能明哲保身、最顧全大局的方法來解決,誠如前所述,他們通常考慮的事情很多,可是有時候考慮的越多越周詳,就必須犧牲掉一些有創意、效率高但風險大的想法。不願意承擔風險是因為他們下意識地直接假設風險大的事情容易遭致失敗,而失敗的後果是他們無法承擔的。
b.從青少年轉換成大人的過程中,最大的轉捩點是什麼?有何困難嗎?
面對現實、向”錢”看。
人在衣食無缺的時候都還有作夢的空間,在能讓父母養的日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都只要顧著讓自己”快樂”就好,有時間擔心自己人緣不好、擔心自己身材不好,就怕自己不快樂,卻沒多餘的心力去擔心基本需求--食衣住行。但只要哪一天沒有了經濟來源,飯都吃不飽、覺睡不好、衣服穿不暖…等物質層面的供應短缺,其實也無暇擔心精神生活了,快不快樂都變得不那麼重要。有錢最大,有錢的人才有資格談快樂。
我的困難在於我一直拒絕被社會化,拒絕成為我所認為的那種沒創意又膽小的大人,而且我重視精神生活要大於物質生活;每天啃麵包、吃泡麵都沒關係,但是展覽、表演、音樂會卻不能不看,做到在我能力範圍可以涵蓋的部分的最大。可是一旦想看的表演多了、想聽的演奏會多了,就會開始埋怨自己的家境,氣自己沒能力賺錢還要向父母伸手,而去打工了又會埋怨自己犧牲了接觸文學、接觸藝術的時間,這些知識豈是金錢可以衡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家中是排行老大,老覺得有義務跟責任替父母分擔家裡的經濟問題,一方面希望自己能盡快踏入社會找份工作,讓父母能夠過的更輕鬆,卻又放不下自己對自己的期許,放不下繼續求學求知、追求夢想的渴望。所以總覺得自己是被逼著在長大,被逼著成熟,被逼著當大人,被逼著視金錢為唯一出路。
結果有轉大人成功嗎?當然沒有!只是就不上不下的成為小大人、大小孩,不倫不類的。
不過~~管他的,爽就好!
c.大學生活是如何過的?
雖然唸了一個不是頂好的私立學校,但是在傳播界也算是小有名氣,世新傳播管理系。又因為是附屬在管理學院下,與我的興趣與專長大相逕庭,以致於整個大學生活充滿著掙扎與痛苦,或說是矛盾不斷?!關於傳播的課程,因為深得我心,多半都能輕易獲得好成績;關於管理的課程就經常呈現鴨子聽雷的狀況,成績能在及格邊緣低空飛過就阿彌陀佛了。不過可喜的是,我秉著修越多課就賺越多的理念,又憑著自己對語言的強烈興趣,申請了輔系資格,輔修英文系,曾經一個學期修了三十多個學分,以期達到最大經濟效益。這其實是又痛苦又快樂的經驗,痛苦是因為時間被壓榨,快樂是因為能夠擁有知識,並且是我感興趣的領域。也曾經打過一小段時間的工,不過後來也在我評量時間被利用的價值上,賺錢永遠無法與精神食糧相抗衡的狀況下作罷。一直都認為,讀進腦袋的知識就是你的了,誰也搶不走,亦無法用任何方式換取,就連萬能如錢財亦不能。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總視知識重於金錢而選擇將時間花用其上的原因。
d.(承上題)是否有遺憾?如果能重來,會怎麼安排呢?
否。為此我覺得我的大學生活過的充實且快樂,縱使有遺憾,也必定是為了沒有更強的經濟支援讓我得以買更多書、看更多展覽、聽更多音樂會、心無旁鶩的旅行使然。還得不時為了三餐不得溫飽而費心憂慮。
如果能重來,我會選擇在高中就盡我所能申請交換學生、盡我所能爭取獎學金出國唸大學。在台灣也會希望能夠選擇台藝大、北藝這種公立的藝術專業學校就讀。如果還是在世新,我想我會選讀我更愛的科系—廣電系電影組,雙主修英文,年年參加”work and travel” program 讓我可以利用暑假達到在美國旅行,又可以賺取日常零用金的目的。我會更用力、更義無反顧的擁抱我的夢想,以期能夠實踐它。
e.給我(指一粒沙)的期待與建議?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在求學的路上,永遠不要害怕自己的興趣大於無知的未來而選擇了人云亦云。學習的路很長,但人生很短,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適合自己、能將自我才能發揮到最大、最能引發自己的興趣、就算是工作也能從事的很開心的興趣、專長。有些人花了一輩子都沒找到答案,他們總是聽父母的話,唸完大學、研究所(甚至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唸)、考公職考證照,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卻從來沒有自我意志,從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有人在畢業之後才發現自己所好與自己過去四年所讀的一點關係都沒有。有人早有人晚,但”發掘自我”無所謂快慢,生活的品質、幸福與否全憑自己的感覺,快樂最重要。能夠開心從事的工作才能做的長久。而目前才大一的你,不用急;但也別浪費發掘自我的時間和機會。覺得對了就去做,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和想法,他們都不是你,也沒辦法幫你過活,即便是愛你如父母也無法保證陪你走到最後,這些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社會化」是必經的過程,不用害怕或排斥,只是早晚及影響程度的問題而已。影響小,就表示還能有膽向眾人展示自我、勇敢追求所謂”夢想”、保有赤子之心、擁有一切怪誕新奇但富創意的想法,卻不代表不成熟或不負責;影響大也只表示你把自己偽裝的夠好,戴面具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稜角,而不是將他們磨平來表示自己的圓融,其實無所謂好壞。會不會成為我們所討厭的那種大人都還是得看自己,誰也無法左右你。
只要記得:每個人都是自己專長領域的天才,發現這份天才是我們來到這世界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其他的,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加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